腕隧道自我檢測
手指麻痛無力嗎?小心你可能也是腕隧道症候群的受害者!
腕隧道症候群是正中神經在手腕受到壓迫所引起的疾病。典型症狀包括手部麻木、刺痛、灼熱感及夜間疼痛,影響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及部分無名指,嚴重者可能出現握力下降及肌肉萎縮。其常見原因包括反覆性的手腕動作、長期手部負擔,如打字員或裝配工人。 感謝來自美國的專業護具品牌Bracoo奔酷贊助,以下是4個關於腕隧道症候群的有趣新知。
1.腕隧道症候群不只是手的問題
很多人以為腕隧道症候群只是「手用太多」造成的,但研究顯示,糖尿病和肥胖也會增加發病風險。因為脂肪組織不但會直接升高腕隧道的壓力,也會釋放發炎因子而影響神經功能。所以減輕體重,也會幫助腕隧道患者喔!
2.超音波檢查快速又方便
以往腕隧道要仰賴神經電生理檢查,耗時較長而且過程疼痛。如今,超音波掃描也能輔助診斷腕隧道症候群。在許多例子中,只要1秒鐘就能目視到因壓迫而腫脹的正中神經,讓腕隧道的診斷變得毫不費力(而且不痛)。
3.玩遊戲就能檢查出問題
科學家開發了一款手機App,讓玩家用拇指操控兔子收集蔬菜。以程式分析動作記錄,App能高效篩查腕隧道症候群,敏感度高達94%!
4.心理健康也有影響
接受腕隧道手術的患者中,使用精神藥物的比例為28%,對照起來一般人僅19%。此外,女性、年長者、低社經狀況者精神藥物使用率更高。心理健康與這些神經壓迫疾病密切相關,會影響康復與預後。
#治療選項
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包括佩戴護具、生活調整、物理治療、藥物、注射治療。手術治療能釋放神經壓力,適用於症狀嚴重或其他療法無效者,這包括傳統及和內視鏡手術。 受腕隧道症候群困擾的朋友,建議在看診時諮詢你的醫師喔!
【案例】我的手好麻 - 腕隧道症候群
一位40多歲從事餐飲業的女子,來到我的門診求助。 她說:「醫生,我最近晚上睡覺時手都會麻醒,真的很困擾!」 「而且我每次騎機車只要騎個10分鐘,就會覺得手越來越麻,要甩一甩才能繼續騎。上班時也是,拿餐盤、搬食材的時候,會覺得手沒有力氣,而且好麻好不舒服。」 我請她作出如附圖的動作:雙手腕背側靠在一起,讓手腕呈現90度彎曲,維持一分鐘時間。 她問我:「醫生,我的手越來越麻耶,可以放開了嗎?」 經過一系列檢查,我告訴這位患者,她得到的是腕隧道症候群。 腕隧道症候群是手腕的正中神經壓迫,所導致的麻、痛、無力。這個疾病好發於女性、肥胖、糖尿病患,以及手腕需要勞動的職業如餐飲、醫療照護等工作者。 患者時常覺得拇指、食指、中指麻木疼痛,嚴重者甚至會手無力,連拿筆喝水都很吃力。 腕隧道症候群的第一線治療為消炎止痛藥以及穿戴護腕。穿戴護腕的目的在於保持手腕於中立姿態,避免反覆活動造成腕隧道的壓力上升。在比較嚴重的案例中,也可考慮神經解套注射治療。 在認真治療之下,一個月之後她的手麻果然好多了! 這邊還是得提醒,手腕不舒服先就醫,請醫師替你評估症狀的源頭,及時接受適當的治療,才不會多走冤枉路喲!
護腕推薦:BRACOO奔酷 WB50 熱塑強固型透氣手腕護具
護腕推薦:BRACOO奔酷 WB30 強力支撐手腕護具